朱明凯人物介绍
一、朱明凯人物介绍
朱明凯,1979年4月至1983年1月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所所长,这位杰出的农业科研工作者出生于1911年2月,广东省台山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朱明凯曾任职于北京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任所长及副所长,并在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担任过副所长和所长。她是中国园艺学会和北京市蔬菜学会的副理事长,同时也是《园艺学报》的副主编,以及中国农科院的顾问,曾是第二届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还曾是全国第三届和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
在延安时期,朱明凯积极参与园艺和经济作物的研究工作,培育出70多个优良品种,其中甘露西瓜因质量上乘,曾被周恩来总理空运到重庆供客人们享用。她凭借在1939年和1940年连续两年获得陕甘宁边区模范妇女的荣誉,以及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种菜法和番茄王等文章,展现了她的科研才能和影响力。
1958年,朱明凯参与筹建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并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担任副所长主持全面工作。她带领团队进行了蔬菜品种资源的搜集、育种和防治病虫害等研究,为研究所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研究所经历了下放和机构变动,但她始终致力于研究室的建立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1962年,朱明凯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蔬菜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十年的研究重点。她还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蔬菜育种和品种资源研究座谈会。1965年,她选育出了优质高商品率的洋葱品种。1983年,她成功主持了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选育出早熟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京丰1号,并培养了4名硕士研究生。
朱明凯的科研成果丰硕,她参与编写的《中国蔬菜栽培学》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o蔬菜卷》等著作获得了高度评价,其中《中国蔬菜栽培学》更是荣获1990年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扩展资料
朱明凯(1911~1999),蔬菜专家,农业教育家,农业管理专家。1938年赴延安,从事农业技术、农业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为当时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丰富军民生活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教育战线上多年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为筹备和建立国家级蔬菜科研机构,研究制定当时全国蔬菜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任务做了大量工作。
二、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是否确有其地址,是否真有此地,可以学无土种
就在我们附近,我知道花卉市场,就在农科院东面,皂君庙那里,去买过花,好像是有这个地方,但是不知道是否对外教学。
三、普通西红柿品种有哪些
普通西红柿品种有哪些
1. 中杂109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培育。无限生长,粉红,耐贮运,抗病
2. 金鹏M6 冬、春专用品种。粉红,早熟,抗线虫,无限生长,商品性优于金鹏1号。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
3. 金鹏M5 高抗线虫高秧粉红大果。西安金鹏种苗有限公司培育。
4. 金辉1号 北京中农绿亨种子科技公司培育。粉红,抗裂果,超长货架期(可达30天),光滑无棱,设施和露地栽培均可,坐果能力强。越冬性好,中早熟,长势强,果实圆形,粉红色,果肉硬度好。单果重250克。抗TOMV、叶霉病,耐疫病和枯萎病。
5. 雷诺102 西安桑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粉红。国产粉果品种的早熟性,进口大红果的外观和硬度。早熟性好,第9叶生第一穗花。连续坐果能力强。高扁圆形。较耐寒。对水肥条件要求要高,点花浓度要低。
6. 欧冠 中早熟,无限生长,长势强,具有大红番茄的长势。果色粉红,果面光滑,颜色艳丽,无绿肩及绿皮,不裂果、不空心,畸形果少。果实圆球形,略
扁。果实硬度高,货架期长,极耐贮运。果实大小均匀,单果重240~320克。坐果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低温弱光环境不会对坐果造成影响。不空穗、不早
衰,增产潜力大。抗病性强,高抗烟草花叶病毒、条斑病毒、早疫病、晚病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适宜秋延迟、深冬、早春保护地栽培。
7. 浙粉701 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浙江省浙农种业有限公司培育。抗TY、叶霉病、烟草花叶病毒和枯萎病。早熟,无限生长类型,综合抗性好,幼
果无绿肩,成熟果粉红色,色泽艳丽,果形高圆,商品性好,硬度高,耐贮运,单果重250克左右。适应性广,稳产高产,全国喜食粉红果地区均可种植。
四、芽菜是什么
芽菜生产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一直未有一个较完整、准确的定义。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早已认识到一些植物(种子)的芽及幼嫩的器官可供食用。并将这一类食品冠以“芽”、“脑”、“头”、“梢”、“尖”等名字,以表示其品质鲜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等特点。这表明前人已为芽类蔬菜规定了一个大致的范畴。民间也对芽菜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叫法,如民间食用的“柳芽”,即是柳树枝条在春天萌发出的嫩芽。“佛手瓜尖”即佛手瓜秧的幼嫩梢头,“菊花脑”即菊科中一种多年生植物的宿根在春季萌发出的幼芽嫩叶。“脑”在字义中也有物之精华之意。1957年出版的《中国蔬菜栽培学》(吴耕民)对芽菜作了扩展,将芽菜定义为“使豆子或萝卜、荞麦等种子萌发伸长而作蔬菜,故名芽菜”。并指出:芽菜利用种子内所贮藏的养分,不必施用肥料,且一般不必播于土中(也有播于沙或土中)即可行弱光软化栽培。上述定义除了传统的用豆类种子发芽生成芽菜外,还包括了用蔬菜种子萝卜和作物种子荞麦所生成的芽菜。
中国的芽菜生产技术是在日本江户时代传入日本的,但种类一直限于黄豆芽、绿豆芽等少数品种。日本《野菜园芸大事典》对芽菜的定义是“芽菜是豆类和荞麦等的种子在黑暗中发芽的产物”(田村茂1977)。此定义基本类同吴耕民(1957)注释的定义。
1982年出版的日文《软化·芽物野菜》(西垣繁一)一书中对芽菜有如下的论述:“温室栽培床栽培,密播,适当的温度、湿度保证发芽,生产出柔软、多汁的植物幼芽、幼叶作为商品。”这段论述将芽菜的范围扩展到植物的幼嫩器官,很类似我国对芽菜的传统称谓——芽、头、梢、尖、脑的概念。
1990年《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问世。该卷将芽菜定义为:“豆类、萝卜、苜蓿等种子遮光(或不遮光)发芽培育成的幼嫩芽苗。”并将芽菜列入按农业生物学分类的15类蔬菜之中,这一定义例举了苜宿芽等其他芽菜,丰富了芽菜的种类,但仍将芽菜的范围局限于由种子发芽而成的幼嫩芽苗,未能包括由植物营养器官生成的尖、梢、头、脑等芽菜。
199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芽苗类蔬菜研究课题组在前人定义的基础上,对芽菜的定义给予了适当的扩充,修订为:“凡利用植物种子或其它营养贮存器官,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直接生长出可供食用的芽、芽苗、芽球、幼梢或幼茎均可称为芽苗类蔬菜,简称芽苗菜或芽菜。”
拓展后的芽菜定义,重新界定了芽苗菜的范围,明确了芽苗菜在蔬菜分类中的地位,规范了芽菜的种类,完善了蔬菜的分类体系,对发展今后的芽苗类蔬菜科学研究及芽苗菜生产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