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碟八碗” 都有些什么啊?
一、“八碟八碗” 都有些什么啊?
八碟八碗,为原满族饮食习惯,“八大碗”即八样菜,四凉四热,四凉里两荤两素,四热里也是两荤两素。
“八大碗”菜名: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
八碟还分为四冷四热,冷菜基本为拼盘类,如素拼、猪头肉等,热菜以炒菜类为主,如:木须肉,竽香肉丝,糖醋里脊等。
扩展资料
“八大碗”深受民间欢迎,《满族旗人祭礼考》记载:宴会则用五鼎、八盏,俗称八大碗,年、节、庆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请,八大碗在当时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
饭桌上的八碟八碗,与满人的豪爽相匹配。碟是实实在在的大碟,碗是深深大大的高碗,当这高高大大的一齐落满桌,不由得不举碗痛饮,畅快淋漓。猪肉炖粉条,酸菜、粘玉米、笨鸡等等,等等。现今八碟八碗的饭店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是典型的东北菜。目前北方多在婚宴时才会吃到八碟八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碟八碗
二、明朝官服的颜色跟等级有什么关系吗?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搭花,径二寸。四、五品小杂花,径一寸。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后,也实行了等级森严的九品官制。清代把胸前的这块方布也叫补子或背胸,把缀有这种补子的袍服称为补服。清代文官一至七品补子图案与明代的相同,八品则改明代黄鹂为鹌鹑,九品及未入流绣蓝雀。惟文官一品都御史、三品副都御史及按察史、五品监察御史皆绣獬豸。武官补子图案区别较明代为细,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三、满族民族工艺
满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对美的热爱和欣赏习俗,并以自己的慧心巧手美化生活,创造出丰富多彩又具有民族风格的民间工艺,其中以剪纸和刺绣最为突出。
剪纸是满族民间最常见的工艺品。早在狩猎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人们就用桦树皮、麻布、薄兽皮等材料剪刻成各种图案,装饰在衣物、日用器皿等生活用品上。后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 ,纸张的使用日益普遍,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剪纸作品。过去的满族妇女一般都会剪“妈妈人儿”,其基本样式是梳“大拉翅”头,穿旗袍、高底鞋的女性,有的是单人,有的是几个同样的人连在一起,据说这类剪纸来源于满族对女神的崇拜,带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其类似的形态,有的是留长辫的男子、有的是拿长烟袋的姑娘;还有头顶带着各种饰物的女性甚至是拟人化的熊,更带有萨教崇拜的特点。满族剪纸的另一种常见形式是“挂笺”,上方下尖类似幡状,中间镂刻,下部成旗穗式,图案的内容有的是具有吉祥寓间的动杆物或汉字,还有的是满文“福”字加上花边装饰,颜色与本家所属旗色相同。过年时把这种挂笺贴在祖宗板下沿和门框上方,具有求福祈吉的含意。另一类常见的剪纸 是刺绣“花样子”,如枕顶花、鞋花、围裙花、荷包花等,大部分是花卉、蝴蝶、蝙蝠、如意及福寿字图案。至于生活中常见的装饰性剪纸则更加丰富多彩,有狩猎、捕鱼、坐花轿、赶爬犁等各种生活场景及动物、植物形象和装饰性图案,常作为窗花、炕围花、棚花贴在室内或作哄小防娱乐之用。这些剪 纸都具有粗扩朴实的艺术风格,在制做上不有熏、烫等特殊的技法,很能体现满族的民族性格 。
乡是满族民工艺的另一个大类,主要施用于衣服、鞋、枕顶、各式荷 包、桌帘、门帘、幔帘、幔套等。除一般的彩线乡之外,还有补乡、堆绫、挑花、贴乡等各种类别。图案则花鸟、人物故事、词语诗篇、山水屋舍、家畜水族、吉祥纹样、几何图案等无所不包。乡是旧时满族妇女从小就要学习和掌握的一种技艺,上至皇后妃嫔,下至村姑农妇几乎人人都 会乡花。姑娘出嫁时,乡技如何是男方十分重视的一个条件。新媳妇过门后“亮箱”展示自己的乡品,如图案美观、技艺精湛,就等于在男家及其亲友中树立起巧 妇的良好形象,否则就会被瞧不起甚至认为是家教无方。因此,正常人家的女孩都 把学习刺绣当作关系自己一生的大事,从小就勤学苦,婚后仍将其视为美 化自己和家庭的一项重要技能。时至今日,东北地区一些满族家庭中还保留着许多枕项、何包一类的乡品,成为本民族民间工艺特色的宝贵实物。
四、有哪些满族特色食品?
满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和特色食品。以下是一些具有满族特色的食品:
满族烤肉:满族烤肉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之一。它选用优质的猪肉、羊肉或牛肉,经过腌制、串制、烤制而成,色香味俱佳,肉质鲜嫩可口。
满族炖菜:满族炖菜以猪肉、鸡肉、鱼肉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蔬菜和调料,炖煮而成。炖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满族人冬季常吃的一道菜。
满族糕点:满族糕点种类繁多,有糖耳朵、糖火烧、糖葫芦等。其中,糖耳朵是一种用糯米、红糖、芝麻等制作的糕点,外形像耳朵,口感香甜可口。
满族酸菜:满族酸菜是以白菜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腌制而成的一种传统腌菜。酸菜味道酸爽,可以开胃,也是满族火锅的必备佐料。
满族火锅:满族火锅是满族人民冬季常吃的一种美食。火锅以猪肉、羊肉、鱼肉等为主要食材,加入各种蔬菜和调料,煮制而成。火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多人共享。
满族粘豆包:粘豆包是满族传统的面点之一,以糯米、红豆沙为主要原料,制作成圆形的包子,口感糯软,甜而不腻。
满族糖画:满族糖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糖为原料,通过熬糖、拉糖、吹糖等技法制作成各种动物、花卉等图案,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满族酒:满族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满族酒主要有黄酒、白酒、米酒等。其中,满族黄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
满族咸菜:满族咸菜是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发酵而成的传统腌菜。咸菜品种繁多,有咸白菜、咸萝卜、咸黄瓜等,味道鲜美,适合下饭。
满族八宝饭:八宝饭是满族传统的甜品之一,以糯米、红枣、莲子、桂圆、花生、杏仁、葡萄干等为主要原料,蒸煮而成。八宝饭色泽艳丽,味道甜美,寓意吉祥如意。
总之,满族特色食品丰富多样,既有独特的烹饪技艺,又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这些美食不仅体现了满族人民的饮食文化,也展示了他们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