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春夜喜雨
一、古诗配画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二、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唐代诗人杜甫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赞美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三、《春夜喜雨》反映了使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这心情主要是出自于农作物得到春雨的滋长,这对当时具体历史条件下能参加一定劳动的杜甫来说,是值得肯定的。这诗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诗人刻画雨景、抒写内心喜悦的名作。就诗的艺术技巧看,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首先,从结构上看,这诗组织很严密,一层深入一层,毫无珍弛现氛一开始就扣紧题目,赞美雨下得适时,然后跟着就状雨的随风飘落,写雨的润物无声,描绘细雨夜景,想象雨后景象。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顺序,很符合生活逻辑,所以诗的结构显得极其谨严。
四、带拼音版的清明古诗有哪些?
带拼音版的清明古诗有:杜牧、黄庭坚、王禹偁的《清明》等。《清明》唐·杜牧,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清明》宋·黄庭坚,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清明》宋·王禹偁,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
带拼音版的清明古诗如下:
1、《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qīng míng shí jiē yǔ fēn fēn),
路上行人欲断魂(lù shàng xíng rén yù duàn hún)。
借问酒家何处有(jiè wèn jiǔ jiā hé chù yǒu),
牧童遥指杏花村(mù tóng yáo zhǐ xìng huā cūn)。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2、《清明》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jiā jiē qīng míng táo lǐ xiào ),
野田荒冢只生愁(yě tián huāng zhǒng zhī shēng chóu )。
雷惊天地龙蛇蛰(léi jīng tiān dì lóng shé zhé ),
雨足郊原草木柔(yǔ zú jiāo yuán cǎo mù róu )。
人乞祭余骄妾妇(rén qǐ jì yú jiāo qiè fù ),
士甘焚死不公侯(shì gān fén sǐ bú gōng hóu)。
贤愚千载知谁是(xián yú qiān zǎi zhī shuí shì ),
满眼蓬蒿共一丘(mǎn yǎn péng hāo gòng yī qiū )。
译文: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3、《清明》宋·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wú huā wú jiǔ guò qīng míng),
兴味萧然似野僧(xìng wèi xiāo rán shì yě sēng)。
昨日邻家乞新火(zuó rì lín jiā qǐ xīn huǒ),
晓窗分与读书灯(xiǎo chuāng fēn yǔ dú shū dēng)。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就像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诗的前两句开门见山,点出了时令是清明,而自己则是无花无酒的过。第二句中的“兴味萧然表达出了作者百无聊赖、孤独寂寞的心情。作者以“野僧自称,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凄苦冷寂的心情。诗的后两句则是现身说法,自诉人穷志不穷,表明寒士的清明佳节,第一件事就是刻苦用功,努力读书,主题思想是励志劝学,发愤读书。全诗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