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和土培的区别 水培和土培的区别是什么
一、水培和土培的区别 水培和土培的区别是什么
水培和土培的区别水培是一种新型无土栽培植物的方法,水培植物是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营养液中种植,水培植物主要是靠营养液给植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等物资。土培是以土壤为介质种植植物的方法,土培植物时要根据植物的习性配制合适的土壤。土培植物一般为三天左右浇一次水;水培植物十天左右要换一次水。
水培介绍
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种植方法不一样,水培是一种新型无土栽培植物的方法。水培植物又被称为营养液培,水培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浸泡在营养液中种植,栽培的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
水培时主要是靠营养液给植物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等物质,水培花卉更加卫生,养护方法也更为简单,并且很适合摆放在室内养殖。通常可以用水培的方法种植君子兰、吊兰、一叶兰等植物,也可以用水培法种植喜水的花卉。
土培介绍
土培是以土壤为介质种植植物的方法,土培植物时要根据植株的习性配制合适的土壤,土培过程中还要根据植株的大小更换土壤。土培植物时还要及时给植株浇水,让土壤处于潮湿的状态,但又要防止土壤中有积水发生水涝。
通常情况下土培植物时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给植株浇水,一一般讲土壤打湿即可,对于喜水的植物,可以适当的增加浇水次数。土培植物很易感染病害,因此土培时要做好病害防治措施,以防植株受到病虫害的侵犯。
二、新房子装修后用什么祛除异味最好?
最好开窗通风3个月左右
去味的方法
1,300克红茶泡入两脸盆热水中,放在居室内,并开窗透气,48小时内室内甲醛含量将下降90%以上,刺激性气味基本消除。
2,购买800克颗粒状活性碳除甲醛。将活性碳分成8份,放入盘碟中,每屋放两至三碟,72小时可基本除尽室内异味。
3准备400克煤灰,用脸盆分装后放入需除甲醛的室内,一周内可使甲醛含量下降到安全范围内。以上方法同样适用于装修完没有异味的家庭,因为有些有害物是无色无味的,多一分清洁,就多一分安全。
4植物吸收法: 1.具有吸收甲醛作用的植物,如吊兰、芦荟、龙舌兰、虎尾兰等; 2.具有吸收苯作用的植物,如长青藤、铁树等; 3.具有吸收三氯乙烯作用的植物,如万年青、雏菊、龙舌兰等; 4.具有吸收二氧化硫作用的植物,如月季、玫瑰等; 5.具有吸尘作用的植物,如桂花; 6.具有杀菌作用的植物,如薄荷。
判断 可否入住的方法,买两只富贵竹放在水平里养着(关闭门窗)一周之后如果文竹没有发黄,发蔫现象就可以入住啦
三、种群的含义?
种群(population)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popul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populus,原意为人群,在昆虫学中译为虫口,分类学家译为居群,生态学家普遍译为种群。
种群一词与物种概念密切相关。根据生物学种定义同一物种的个体不仅因其同源共祖而表现出性状上的相似(包括形态、大分子结构及行为等各个方面),而且它们之间能相互交配并将其性状遗传给后代个体。但不同种之间则由于形态、生理或行为上的差异而不能交配繁育,这称为生殖隔离。与此相应,广义的种群即是指一切可能交配并繁育的同种个体的集群(该物种的全部个体)。例如世界上总人口。但在生物学上更关心的却是实际上进行交配繁育的局部集群,下面主要讨论的便是这种狭义的种群。
因此,同一物种可有许多种群分别存在不同地区。主要是地理的原因阻止了它们之间的交配。这地理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情况是存在着地理屏障,如岛屿上的兽群被海隔绝,绿洲中的兽群被沙漠包绕。这一类型的地理隔离是明显可见的。另有一种情况,如欧、亚、北美北部的广阔林带可绵延千里,其间环境条件连续渐变,无法找出明显界线可借以区分出个别种群。但林带中相距较远的同种个体仅因距离关系无法进行交配,这是另一类型的地理隔离。
种群是生态学所研究的最小的生态单位。我们通常用生态龛作为最小单位。种群指的是分布在同一生态环境中,能自由交配、繁殖的一群同种个体。在生物组织层次结构中,种群代表由个体水平进入群体水平的第一个层次。因为有性生殖过程是一个基因重组过程,重组产生新的变异,可供自然选择,所以相互交配繁育的种群便构成了一个进化的单位,它可能成为分化新物种的起点。有的生物还环绕着繁育关系组成一定的社群结构。另一方面,同一地区的个体共享同一资源,因而在对待资源的关系上又表现出种内竞争或合作的关系。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空间格局】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或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
①均匀型(uniform);
②随机型(random);
③成群型(clumped)。
随机分布中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才易产生随机分布。例如,森林地被层中的一些蜘蛛,面粉中的黄粉虫。
均匀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是形成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
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形成的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②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成群分布又可进一步按群本身的分布状况划分为均匀群、随机群和成群群,后者具有两级的成群分布。
种群空间格局的研究是静态研究,比较适用于植物、定居或不大活动的动物,也适用于测量鼠穴、鸟巢等栖居地的空间分布。
构件生物的构件包括地面枝条系统和地下根系统,其空间排列,决定着光的摄取效率。同样土壤中根分支的空间分布决定水和营养物的获得。虽然枝条系统是“搜索”光的,根系统是“逃避”干旱的,但与动物依仗活动(行为)进行搜索(逃避)不同,植物靠的是控制构件生长的方向来寻觅养分并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植物重复出现的构件的空间排列,可以称为建筑学结构(architecture),它是决定植物个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和个体间相互作用的多层次的等级结构系统。构件建筑学结构的特征,主要视分支的角度、节间的长度和芽的死亡、休眠和产生新芽的概率。例如,草本植物可分为密集生长型和分散生长型两类,密集生长的草类,其节间短,营养枝聚集成簇,如生草、丛草类;分散生长型的草类,节间长,构件间相距较远,如车轴草。
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在寻找食物、发现配偶、逃避捕食等生存竞争中,动物(单体生物)的行为和活动具有首要意义,而对于营固定生活的植物(构件生物),执行这些功能的是构件空间排列的建筑学结构。像动物种群生态学以极大注意力研究社会行为一样,植物种群生态学应进一步强调个体和构件的空间排列。这是植物种群生态学与动物种群生态学发展中的另一重要区别